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民族大融合的時期,凳、扶手椅等原本是少數(shù)游牧民族或者是西亞、古印度的高式坐具于此時傳入中原地區(qū)。但席地而坐的傳統(tǒng)生活方式尚未完全改變,但垂足坐的生活方式畢竟很方便,已經(jīng)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。此時期是高式家具和矮式家具并存的時期。
這時,新出現(xiàn)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、束腰圓凳、方凳、圓案、長杌、櫥,并有笥、簏(箱)等竹藤家具。坐類家具品種增多,反映了垂足坐已逐漸推廣,促進了家具向高型發(fā)展。
從此期壁畫中可見床明顯增高,可以跋床垂足,并有床頂、床罩、床帳。家具的腳型有直腳、彎腳。須彌座的造型結構被引入家具之中,成為新式家具的支撐構件。因為其形狀像宮廷中巷弄之門,依形稱為壺門結構。這種結構堅固,富有裝飾性,是六朝以來至隋唐時期家具的一大特
漆家具仍是高檔家具的主流,并出現(xiàn)了斑漆、綠沉漆、漆畫和金銀參鏤帶等新裝飾技藝。斑漆現(xiàn)在稱斑紋變涂,是用幾種顏色交混使用而產(chǎn)生的斑紋或單色漆顯示出淺色不同的斑紋。綠沉漆是一種色調沉深凈穆的綠色;金銀參鏤帶是帶狀的薄金銀片,經(jīng)過加工雕刻成紋樣,再嵌在家具上,使其裝飾更加富麗堂皇。南朝梁簡文帝寫一篇《書案銘》,稱贊一張書案的做工:“刻香鏤采,纖銀卷足,漆花曜紫,畫制舒綠……”可知這張書案已經(jīng)運用了七寶鑲嵌、金銀鑲嵌、綠沉漆髹飾等多種結合的工藝。漆畫是在紅色漆面上用黑色線條描繪人物故事,人物的面部服飾分別用顏色漆涂染。在山西大同北魏司馬金龍墓中出土的漆畫屏風中可以看到。
|